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北京市房山区某村委会诉村民荒山承包合同案,原告撤诉
发布时间:2012-05-24来源:新京报

  2011年7月18日《京华时报》发表一篇题为《村委会换届承包合同起争议》的报道,报道称,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青土涧村村委会,将村民张得柱告上法庭,认为张得柱和前任村委会签订的荒山承包合同违法,张得柱称合同合法有效。


  京都所合伙人张雁峰律师作为被告张得柱的委托代理人参加了诉讼,近日,该案已经以原告撤诉而告终。


  一、基本案情:


  2007年4月底,村民张得柱及其女儿跟青土涧村村委会签订了《荒山租赁经营合同书》(以下简称“承包合同”),约定以每年每亩荒山3元的价格,承包约1000亩的荒山,期限为50年。


  合同签订后张得柱即投入几千万元在山上种植9万多棵树苗,包括枣树、杏树、海棠树、槐树、红叶树等,准备大干一场,把荒山变成花果山。


  由于承包山上原来有一些被政府关闭的煤矿,有些村民经常偷偷到山上挖煤,拉煤车有时会轧坏树苗;而且有些牲畜也会到山上啃咬树苗,所以,张得柱在上山的路上修建了大门,白天雇人值守,夜间关闭。如此一来,直接影响了盗采煤炭者的利益,再加上村委会换届,新班子不认可旧班子签订的合同。因此,有人四处举报张德柱,称其修建大门影响生产,而且向拉煤车索要钱财。2008年11月张得柱因涉嫌寻衅滋事和诈骗罪被房山区公安局刑事拘留,后取保候审,最终检察机关认为张得柱不构成犯罪,做出不起诉决定。


  2008年10月青土涧村委会和经济联合社发出要求张得柱拆除三座大门的《通告》,张得柱迫于压力,将大门打开,并撤走看门员。后经济联合社强行将大门拆除。于是,大量林木被毁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还造成大量煤炭被盗采。


  2008年11月青土涧村委会(以下简称原告一)和青土涧经济联合社(以下简称原告二)将张得柱和其女儿(以下简称被告)起诉至房山区人民法院。要求确认承包合同无效并予以撤销,同时二被告将荒山恢复原状。


  原告称,这份合同只是张得柱和原村主任签订的,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民代表是在空白纸上签的字;没有通过招投标;承包费过低,面积也不准确,显示公平;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有经联社的村集体,土地由经联社发包,村委会没有发包权,本案村委会发包侵犯了经联社的利益;张得柱承包荒山后,修建大门设置路障,给部分村民种地上坟带来不便,还给村里的防火防汛带来问题。


  张得柱就村民代表所谓承包合同没有经过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村民代表是在空白纸上签字问题申请法院委托司法鉴定,2011年6月,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作出鉴定结论:先有表格,后有签字和指印。


  二、争议焦点


  原告二是否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承包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可以撤销。


  三、代理思路


  本案不但事实清楚,而且起因非常简单:一是有些村民看到被告承包荒山后经营出色,可能获得较大收益,于是产生嫉妒心理,就像央视“焦点访谈”曾播出的一期节目《树绿了,眼红了》;二是被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影响了个别村民盗采煤炭,断了他们的财路。笔者在法庭上强调了这个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了意见:


  (一)原告主张自相矛盾


  原告诉讼请求的第一项内容是要求确认“签订的荒山租赁合同无效并予以撤销”。既要求确认无效又要求撤销,这是自相矛盾的。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


  已经成立,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自始不能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而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有效,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经由撤销权人请求,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撤销合同,从而使合同自始消灭的合同。


  (二)原告二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土地承包法》第12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据此规定,原告一村委会和原告二经联社均为合法的发包主体,换句话说,村委会有权作为发包方进行发包,由于本案事实上确由村委会发包,原告二并非发包人,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原告二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三)合同合法有效


  按照《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五点中由于第一点、第三点、第四点没有争议,所以仅就第二点和第五点进行分析。


  1.本案不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形


  2007年4月30日,原告一和被告通过公开协商的方式,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签订了承包合同,该合同获得乡政府批准,并且于2007年5月24日经房山区第一公证处予以公证。经过以上四道严密的程序,完全可以证明不存在谁跟谁恶意串通的问题。


  庭审中原告提出该合同未经公开协商,是秘密签订的,未经乡政府批准,等等。这种说法严重违背事实。因为合同书上白纸黑字注明“青土涧村民代表经审查……合同”,“经充分讨论”;乡政府《证明》也明确表示“乡政府同意”。至于部分村民所谓先签字后打字的证言已经被《鉴定结论书》所否定,《鉴定结论书》充分证明原告所谓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是私下签订完全是伪造事实,欺骗法庭。毫无疑问,鉴定结论的证明效力远远高于证人证言,何况这些证人与原告存在利害关系。


  原告还提出合同中的荒山面积跟实际面积不相符,而且单价每亩3元显示公平。该说法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第一,称实际面积为5000亩没有任何证据。当然,究竟多少亩无人测量,双方认为大约1000亩,所以合同就按1000亩计算。而且,实际亩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四至范围,以及承包费总额。第二,称单价每亩3元承包费过低也没有任何证据。


  相反,两份证据却证明每亩3元承包费并不偏低。一份证据是原告提交的某村民的证言,称承包荒山不赚钱;另一份是被告提交的本乡曹家房村委会跟村民的林地承包协议,每亩10元钱,承包期70年。请注意:林地的承包费远远高于荒山,而因林地树已种好,承包人只管看护,而荒山承包人即本案被告则需自己种树;而且林地的承包协议是今年签订的,本案则是2007年签订的。


  原告还曾以(2010)一中民终字第08333号《民事裁定书》为证据证明被告与原村委会主任张某某恶意串通。该说法同样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第一,彼案跟此案没有关联性。第二,驳回起诉的原因只是由于张德柱有经济犯罪嫌疑,但刑事案件已被撤销,说明并不构成经济犯罪,所以不能证明被告与张某某存在恶意串通和诈骗行为。该起案件完全是某些人诬告陷害所致。第三,驳回起诉不等于驳回诉讼请求,前者只是进行程序审理,并未就实体问题作出认定和判决。所以,该裁定在本案中没有任何证明效力。


  2.双方所签合同并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原告所谓该合同违反了《土地承包法》第45条、46条、47条,并不符合事实。见下列法条原文:


  《土地承包法》第45条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的,应当签订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等,由双方协商确定。以招标、拍卖方式承包的,承包费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以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费由双方议定。


  第46条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直接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份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后,再实行承包经营或者股份合作经营。


  承包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两条说明不通过招投标,而通过公开协商等方式同样合法)


  第47条以其他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承包权。(张得柱即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虽然张某上学时户口迁出,但张某系张得柱的女儿,属于张得柱家庭成员,所以并不违法此规定)


  3.村委会拥有发包权,并未侵犯经联社利益


  《土地承包法》第12条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关于原告所谓村委会发包违反了《北京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修正)》,不符合事实。首先,该《条例》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其次,《条例》中并无“强制性规定”;而且也无排他性规定,其只规定经联社具有某些权利,并未规定村委会不具有该权利。


  从另一角度讲,如果原告二认为原告一侵犯了其权利,应当将原告一列为被告,不能与原告一一起做原告。


  至于原告二所谓该合同未经村民大会公开讨论等更是无稽之谈。首先,合同显示经过了公开讨论。其次,是否公开讨论属于原告内部问题,只要有公章和村民代表签字、法人代表签字,合同就成立。道理很简单,甲公司跟乙公司签订合同,只要公司盖章、法人代表签字合同就成立,任何一方都不能以未经公司股东讨论等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四)原告要求撤销合同与法无据


  首先,《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其次,《合同法》第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因此,退一步讲,本案即使存在可撤销事由,也已经超过除斥期间。


  律师感言:


  本案因原告撤诉已告终结,但不知某些人会不会善罢甘休。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竟然信口开河,将诚实守信踏在脚下?比如村民代表明明在打好字的合同书上签字,为什么非要说成是在白纸上签的字呢?就没有人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自己被冤枉会是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