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我和京都以及我的律师梦——朱勇辉
发布时间:2020-10-09作者:朱勇辉

2015年,京都喜逢成立二十周年大庆了!欣喜之余,大家都在分享这些年的记忆,连我十五岁的女儿,都早早地写了篇《我和京都的故事》。回想起自己在京都一路走来这十五年,我不禁感慨万千。时光如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那初出茅庐的时刻,还是那些追梦的青春……。


  还记得初到京都的经过,虽历经多年,而犹在眼前!时光回转到2000年元旦节前,我还记得当时我怀揣公交月票,正在去一家律所应聘律师助理的路上。突然,别在腰间的数字BB机“滴滴滴”地响了起来(年轻律师们,你们没用过BB机这种东东吧?)。我摁开BB机屏幕,上面显示了一个电话号码和呼叫人的姓氏代码(当时花不起银子买汉字显示BB机啊),我知道,这应该是又有一家律师事务所通知我去应聘了。


  此前三个月,1999年国庆节,我不顾亲友反对,从中共中央某部辞职,一心要奔向心仪多年的律师行业。我辞职之前,部里老领导一再挽留,并关切地对我说:“我爱人就是律师,据我所知,律师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干的,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呢?”可我决心已定,只好深深地向领导表示感谢。我身边一些朋友对我说:“在部里多好,别人削尖脑袋都进不去,熬几年准能提拔,你怎么还往外跑!”可我就是听不进,就这么一根筋地认定律师这条路了。其实,不是因为当时工作所在的部门不好,并且那时也不知道律师工作到底是个啥样,但我就是向往这个职业,想干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想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我唯一担心的,就是老婆大人能否支持。那时老婆已经怀孕了,我要是没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行吗?可是,没想到这个湖南辣妹子竟然胆大包天地支持我:“你如果确实不想在部里干了,想怎么样就按你的想法来吧,自己决定,我都没意见!”好啊,老婆大人授权了!她压根儿没有想到自己语音刚落,我第二天就辞职回家待着了,而此时我还没开始求职,没找到哪家律所收留我呢!管他的,破釜沉舟,不留回头路!那一年的我,28岁。噢,好怀念那时的我,真是敢想敢干!


  辞职后,我开始通过报纸上公布的律所年检信息,在当时全北京几百家律所中陆续挑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大所,先后按地址把简历邮寄过去求职(那时上网和电子邮件还没怎么普及呵呵)。当时我对律师业内的情况也没什么了解,律所大与不大,我主要就是根据律所年检信息上公布的律所人数来判断哈哈。此后,我就在家天天盯着BB机等消息啦。这段时间,自己没有工资收入,就吃老婆的软饭了哈哈(还好,当时她每月大概有八百元左右的工资,暂时可以养我一阵)。但是,此后三个月,回音甚少,而仅有的几家律所面试,也一直没有双方合拍的。看来,不是我没碰到伯乐,我根本就不是千里马吧。又也许,冥冥之中我在等待什么。


  现在,又一个招聘机会来了,会是哪个律所呢?赶紧联系上再说。我匆忙在下一个公交车站下车,找了个公用电话亭回电话过去。电话号码果然是个总机,电话那边问我:“你好,这里是京都律师事务所,请问您找哪位?”京都!?我当时心里一阵激动,啊!京都?!虽然那时我对北京律所了解不多,但是其中几家有名的律所也是记得住的。京都,名字好听,透着霸气,印象深刻,按现在的词儿就叫“高大上”!现在,我终于和这样的律所零距离接触了哈哈!


  但是,我不知道是京都的谁给我打的传呼,我赶紧掏出传呼公司配备的姓氏代码数字对照小本查找。“哦,我的BB机代码显示应该是位姓谭或姓田的先生呼我,谢谢!”“哦是吗,我们所没有姓谭的律师,姓田的律师只有一位,请问您是找田文昌律师吗?”我当时差点不相信我的耳朵,只有一位姓田的律师,那给我打传呼的就是田文昌大律师了!我心里激动得差点叫出来,对此根本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我,眼前马上浮现出此前不久电视上播出的对著名大律师田文昌的一期专访,片中,“东方之子”田文昌律师那翩翩风度让我这个后辈敬仰不已!现在,想不到自己突然有机会与田老师通话!“啊应该是吧,哦对,前段时间我给田老师邮寄过求职简历!麻烦您接转一下谢谢!”


  电话接通了,听筒中传出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你好,我是田文昌。”我尽量平静自己的心情,压着声音清了清嗓子报出自己的姓名。田老师简单地问了我的基本情况,约我第二天到京都见面。我故作镇静地答复,挂电话后,蹭地跳了起来,“哈哈,我有机会去京都啦!”得意忘形的我差点忘了给电话亭交三毛钱的电话费了呵呵。


  当晚,自我陶醉并想象着能去京都当一名律师的我,回想起几年来自己为了律师梦而付出的努力,竟然自我感动了一番。呜呜呜呜,这里必须花点儿笔墨回忆一下。


  1993年7月,我从湖南大学毕业,只身来到北京。在这个大都市,我没有一个亲戚,除了几个同届的大学同学,我不认识任何一个人。当然还好,那时大学管分配,我有幸到了北京一家著名大国企,还拥有了北京户口,在单位四人间的宿舍里有一个免费的床位,在北京的生活就这么开始了。现在看来,我应该是资格比较老的“北漂”了呵呵。


  一年后,女友大学毕业也只身来京。她到北京时没工作没收入,就是冲着我来的。面对这样的女人,你还想什么,果断娶了吧!一年后,我们花了十几块钱从民政局领了两个红本本,然后在几个舍友的帮助下,从单位宿舍偷了两张那种很简易的铁架子单人木板床,没房没车没存款啥都没有,就把这两张木板单人床拼在一起放在租来的农民房里,裸婚了!现在电视里演的那个神马《裸婚时代》算什么,俺才是真正的裸婚第一代!


  涮羊肉、二锅头……,不富裕但也没觉得穷困的小日子刚开始,我所在的国企却突然不行了,效益下滑,很快竟然连工资都发不起了。同事们纷纷自谋出路,考公务员的,到外企的,下海的……。我,选择了一头扎进了法律书堆里!


  哦,前面忘了如实交待了,我大学是理工科,学的不是法律。其实我从小文科好,但高三毕业填报志愿时,为了将来能享受传说中的铁路职工坐火车不花钱的待遇,我选择了“内燃机”专业(现在看来,动机真的是有问题,好吧我承认了,惭愧惭愧!)。命运就是这样,有时候它安排你必须迂回前进。1996年,那是一个春天,一直喜欢文科和法律的我,终于作出了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转折性的决定:追逐我的律师梦,参加法律专业自学高考!


  从理到文,我从1996年开始玩穿越!1998年秋我参加了“律考”(现在叫“司考”),此间我渡过了自觉学习的三年。所谓“自觉”,就是自己真的想学,学得很苦却乐在其中,不像之前为了学而学,为了考而学,或者为了免火车票而学(哈哈咱不再提这事了啊)……。这是痛苦的三年,也是快乐的三年。


  还记得当时家里面积小,没有专门学习的地方,我在家里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个好地方:厨房!我在水槽上铺了块木板,把折叠椅放在水槽前,再把简易台灯夹在水龙头上,OK,一个临时小书房布置完毕!三年,好多书都是在那看的。


  还记得每次考试前几周,从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单位办公室,只有周六、周日才回家。办公室有一块不宽但有两米长的木板,基本可以睡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床”了,“床腿”则各放了两个大塑料泡沫。哈哈,只要困了,睡哪都香!


  还记得那时老婆每天托同事给我带饭到单位来,而且是午饭、晚饭两顿。最初,两顿饭都是一样的,后来,细心的老婆发现我快吃吐了,两顿饭就变成了两种花样。现在想起来,眼泪汪汪!


  还记得考前每天在办公室学到晚上一、两点。寂静的夜晚,学习过于专注的我每每总被墙上挂钟的整点报时声从书本中吓回现实,心惊肉跳!办公室里立大功的,就是那台窗式老空调机,每当头晕脑胀之时,对着冷风口吹上一阵,立马神清气爽!


  还记得那时坐公交车总带着卡式小录音机听老师的串讲磁带,连等公交车的那几分钟,也可以旁若无人地蹲在那儿看一段书,或者做几道填空题、选择题!


  还记得有一次深夜12点回家,在京通快速路过街天桥中央,我望着两边川流不息的车流,突然豪气冲天,仰天长啸:“我一定要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我估计桥下开车路过的那几个哥们肯定以为我要跳下去而吓得够呛!


  ……。


  就这样,我拿着二、三百块钱的工资,基本靠吃老婆的软饭学了三年,考了三年。自学高考每年上、下半年两次考试,我每次报考四、五门课,每年近十门课,几乎都是一次性通过。分数也都还可以晒晒吧,基本七、八十分,最高的是基础逻辑学,91分!只记得当时身边的学友们都说他们没听说自考有过90分以上的,嘿嘿俺自豪一把吧(后来做刑辩,才知道逻辑很重要)。1998年上半年,我拿下了法律自考学历。毕业证上除了盖有北京市“自考办”的公章外,还盖有北京大学的印章。多年以后我做律师小有成绩时,有个朋友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你可以宣传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嘛,我说可不敢,咱不能毁了北大的清誉哈哈!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法律自考生而看低自己,相反,我很珍惜这一段经历,很回味这个过程!我甚至有个小小的心愿:将来成立一个“法律自考奖励基金”,用于鼓励国内偏远地区参加法律专业自学高考的学生……。


  1998年下半年,我按三年前既定的学习计划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记得那年北京参加律考大概一万多人,只通过了一千多人。分数线是240分,我一举拿下281分!至今还记得那天我打电话查询律考分数,当得知自己通过了时,我长长地嚎了一嗓子,之后像范进中举似的乐呵了好几天!在去司法局领成绩单的时候,我看到那个名单是按考试分数排的顺序,大概有10多页纸,工作人员在第2页就找到了我的名字……,好吧,我就不再在这儿显摆了,好汉不提当年勇!


  1999年初,梦寐以求的律师资格证书发下来了!而且,谁说福不双至?此间我经单位推荐而参加的中央某部的复试和面试结果也下来了,录用!双喜临门,咋办?几经考虑,我在惦记律师梦的同时,到部委去工作了一年。在部里的情况就不详细说了,一句话:学了知识,长了见识,交了朋友,不虚此行!


  但是,为了自己追求多年的律师梦,我必须做出割舍。1999年,那是一个秋天,我觉得是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回忆完上面这段“峥嵘岁月”,现在继续回到前面的故事吧:到京都面见田老师。当然,面试没有悬念,像我这么上进的人,田老师能不要吗哈哈?(不好意思,一不留神又自夸了。)我顺利地进入了京都!并且,更让我之前没想到的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试用,我竟然担任了田老师的专职助理,这可是全国多少刑辩律师的梦想啊!不好意思,这个坑儿让我给占了哈哈!十五年过去了,当时田老师面试我时跟我聊了些什么,别的我已经不怎么记得了,但我还记得田老师对于我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会文艺部长的事很感兴趣,哈哈,后来才知道田老师年轻时的梦想就是要当个音乐家,我想,大概他在招聘面试我的时候穿越到音乐和艺术的事儿上去了吧!所以你看,一个人多一点技能,总是好的!这正应了田老师那句话:“律师,应该是一个杂家。”


  接下来的故事更没有悬念了。京都是我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就职的第一个律所,也是唯一的一个律所。就在我到京都的那年七月,宝贝女儿出生了。伴随着孩子在家庭的成长,我也在京都成长。从担任田老师的专职助理,到实习律师,到专职律师,以至于成为京都的二级合伙人、一级合伙人,进入管委会,我在京都一天天得到了磨练,也得到了收获。转眼十五年过去了,我与京都不离不弃,就像一对恋人,从相识、相恋,到成为亲人。这辈子,我已成为京都的家人,注定和京都结缘一生!如今,女儿也显示出对京都和法律的浓厚感情和兴趣,也许,我和京都的这份缘,可以由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如今,有幸成为京都“刑辩八杰”之一的我,回想起自己在京都这么多年,心中充满感恩之心!感谢田老师,把我领入京都,让我感受到刑辩的魅力;感谢京都,给了我一流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让我得到快速的成长;感谢家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刻支持我,让我能一直走到今天!


  时光飞逝,转眼十五年过去了。回顾我的青春,我的律师梦,感慨不已!如今,律师梦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的法治梦!无论前行将面对多少困难,我都将在京都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最后,用近来时髦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