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京都视点 | “邓伦偷逃税案”释放出的税收征管信号与风险应对思路
发布时间:2022-03-17作者:王帅锋、高慧云

2022年3月15日,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发布税案通报,国民人气小生、知名影视演员邓伦因税务问题被税务处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一时间,邓伦偷逃税案占领多个热搜头条。接着,邓伦工作室微博账号和抖音账号被封,官方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评论邓伦偷逃税事件。云米等多个品牌宣布与邓伦终止合作,邓伦的16部待播剧或遭受影响,邓伦及其工作室或将面临巨额违约金。偷逃税款的行为给邓伦及其工作室带来严重的税收处罚等后果。


  通过“邓伦偷逃税案”通报的研读,释放出怎样的税收征管信号?以影视演员为代表的高净值人士面临怎样的税收征管形势?高净值人士该如何应对税收风险呢?


  一、释放出的税收征管信号


  (一)以数治税已经到来


  根据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发布的税案通报显示,“根据税收监管中的线索,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经税收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邓伦涉嫌偷逃税款,依法对其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税务检查。”由此可知,“邓伦偷逃税案”是经过税收大数据的运用和分析,发现并查实偷逃税的事实。


  上海税务局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打造“上海税收经济发展指数”等税收分析拳头产品。扎实做好税务数据治理,优化完善“一户式、一人式、一局式、一员式”智能归集和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房地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应用。完善税收大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形成税收数据安全常态化管理。


  税收大数据主要涵盖纳税人数据、税务机关在征管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以及其他公权力机关或公共组织通过政务信息平台及相关信息平台依法共享给税务机关的数据。税务机关依托相关函数设置和计算方法,通过归类、梳理、评测、汇总和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一些重要且精准覆盖某个区域或某个行业或针对特定个体的税务数据。税收大数据的优势在于能够明晰纳税主体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可以迅速锁定偷逃税款的行为。通过2022年税局通报的各大税案中可知,税收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频繁。目前,“以数治税”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五步工作法”贯彻执行


  从“邓伦偷逃税案”披露内容看,税务部门根据税收监管中的线索,通过税收大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邓伦存在涉嫌偷逃税问题,先提示提醒,再督促整改、约谈警示,经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再依法依规对其进行立案稽查并公开曝光。


  “五步工作法”最早是在2021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由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提出,“及时总结对有涉税问题的高收入人群实施监管的有效做法,形成了先提示提醒,再督促辅导,后予以警告,对警告后仍拒不配合整改的依法进行立案稽查,对立案案件选择部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在查处后公开曝光的“五步工作法”,有力防范化解了一些风险隐患。”从查处曝光的案件来看,‘五步工作法’贯彻执行日见成效,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曝光的税务案件。通过对查处的个别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涉税违法案件,持续加大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戒力度,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域的良好效果。未来公开曝光的案件将带来的不仅仅是税收后果,还会带来企业经营、信用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三)精准监管常态打击


  从“邓伦偷逃税案”披露内容可知,2019年至2020年期间,邓伦虚构业务将个人劳务报酬转换为企业收入进行虚假申报,偷逃税款。2021年9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管理。该《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日常税收管理。未来,影视演员的偷逃税行为将面临常态化的监管和打击。


  国家税务总局将进一步强化精准性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行纳税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依托税收大数据,聚焦高风险行业、领域和纳税人,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稽查并适当提高抽查比例,积极开展部门联合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同时,进一步强化常态化打击,着力落实好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工作机制,常态高效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特别是对团伙化、暴力式虚开发票等严重涉税违法行为,对骗取税费优惠和在逐步推开电子发票中的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查严办。高净值人群作为高风险人群,未来将面临更为精准的监管、常态化打击。


  二、税收风险应对思路


  (一)税务合规势在必行


  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统计,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按照职业划分,创富一代占比25%,董监高占比16%,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占比1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净值人群与企业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以数治税”时代的到来,企业税务合规是企业长稳发展、持续经营的必修课,也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必由之路。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合规不起诉及独立监控人制度的主旨和初衷在于,既要以更大的力度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又要有力推动民营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涉税犯罪也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最容易触及的犯罪类型。税务合规也是对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的保护。


  民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搭建企业自身的合规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体系、纳税申报体系、业务经营体系、管理制度体系、股权架构体系等。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系统搭建企业全流程的税务合规体系,建立合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合规风险应对机制、合规审查机制、合规管理评估机制等。


  (二)自查自纠非常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上海市税务局坚持依法依规、过罚相当的原则,充分考虑了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对邓伦进行处罚。


  一方面,对其主动纠错的偷逃税等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处理。邓伦积极配合检查并主动补缴税款,同时主动报告税务机关尚未掌握的涉税违法行为,具有主动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情节。上海市税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按照《上海市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邓伦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税但主动自查补缴税款部分处0.5倍罚款。


  另一方面,对其未能纠错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邓伦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偷税且未主动自查补缴部分,性质恶劣。上海市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按照《上海市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对其予以从重处罚,处4倍罚款。“邓伦偷逃税案”中,不同处罚倍数的使用,体现了税收的“刚性”与“柔性”。高净值人群在面临税收检查时,要积极自查自纠,争取从轻、减轻甚至免予处罚。


  在面对税收检查时,一般情况下,在实施税务稽查之前,税务机关会提前发出《税务检查通知书》通知给被查纳税人。企业就要充分利用纳税检查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从年初开始对企业上一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自查。如有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过来,以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税务负担。可以根据《自查提纲》列示的风险点,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对财务核算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检视。


  (三)专业协助非常必要


  税收规定纷繁复杂,据统计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政策库收录21个政策文件,我国有18个税种,中央和地方会出台不同层次的规定,税收法律法规也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的迭代更新。当面临税务风险或进行税务合规规划时,专业人士或中介机构的协助非常必要。高净值人群需要专业人士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提供协助或服务。在涉税事项上律师、会计师和税务师的分工是清晰、明确的。会计师和税务师负责涉税的账务处理、核算、申报等,律师负责涉税的法律事务。在涉税事项上需要税务律师从法律的视角帮助高净值人群把控税务风险,提出合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