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用好“少捕慎押慎诉”刑事政策两起刑事案件不批捕不起诉
发布时间:2022-04-08

近日,孟粉律师代理的两起刑事案件,一起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当事人没有被批捕后取保候审,另一起醉驾案件被告人则被不起诉。这是刑事辩护律师学好用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最大化的良好注解。


  何为“少捕慎诉慎押”?是指对绝大多数的轻罪案件体现当宽则宽,慎重逮捕、羁押、追诉的刑事政策,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社会危害性小、当事人社会危险性不高的轻罪案件能不批捕就不批捕,能不起诉就不起诉。该刑事政策起源于最高检2019年针对民营企业家群体提出的“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办案理念。随着司法实践的普遍推及,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将“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少捕慎诉慎押”从刑事司法理念上升到刑事司法政策。于是这两年我们普遍感觉到身边的不批捕、不起诉案件逐渐多起来。


  辩护律师虽不是刑事政策的制定者,却是“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的实践者,在代理案件中如何为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依据个案经验,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做好工作:


  一、尽可能查明案件客观事实,尤其在批捕无法阅卷的阶段


  轻罪案件未必事实简单,比如代理的“重大责任事故”案,辩护律师需要第一时间厘清事实证据、研究专业问题,查明事故的前因后果,确认能否认定为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醉驾案件也需要查明事实,找出当事人无犯罪故意的情节和证据。


  二、寻找符合“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切入点


  比如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当事人对以前行为恳切认识态度等等,这些都需要辩护律师通过会见给当事人解释法律、刑事政策和利弊,让其做出理性决定。


  三、与办案部门进行良好沟通,提出刑事政策与本案的契合点,争取不起诉、不批捕


  近20年来我国重罪案件大幅下降,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轻罪案件占比高达80%,随着检察机关“捕诉一体化内设机构改革”的落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虽有争议声音,却深刻影响当下我国刑事诉讼结构、控诉方式发生的转变,为此“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应运而生。作为辩护律师,学好善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政策,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最大化也是顺势而为、事半功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