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京都律评 | 中植系暴雷,非法集资案件将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3-11-26作者:张启明、戴盛赟

2023年11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通报已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中植系”大案正式进入刑事阶段。


  一、“中植系”是如何引爆的?


  由解直锟一手创建的“中植系”庞大的商业帝国,背靠中融信托,拥有4家财富管理公司、5家资产管理公司和6家持牌金融机构,控股8家上市公司。2021年12月18日,“中植系”实控人解直锟离世,“中植系”危如累卵。


  2023年8月,“中植系”旗下四大财富管理公司的理财产品相继停止兑付,有消息称未兑付债券权益近2300亿元,涉及15万名高净值投资者,引发舆论的强烈关注。11月22日下午,中植集团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道歉信》,披露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负债本息规模为4200-4600亿元,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资金动辄千亿、万亿,十几万中产一夜返贫,牵涉众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超重磅金融炸弹由中植公司引爆。


  自此,“北中植,南恒大”,两件经济大案南北相望,千亿级别的非法集资案件被推到台前。


  二、什么是“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属于民间俗称,并非标准的刑法罪名,对应的刑法罪名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非持牌机构向社会公众借款,是对银行存款业务的山寨和复刻,由资金链断裂而引发。而集资诈骗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升级版本,是在吸收资金过程中使用了诈骗的手段并非法占有资金。


  从E租宝案件以后,数千家P2P公司相继暴雷,进而是私募基金暴雷,到目前的大集团公司暴雷,未来历史将如何描绘这场非法集资风暴,尚未可知。但大部分公司和我们大部分人,或在这场风暴之中,或游走在边缘。


  三、“中植系”为何会涉嫌非法集资?


  持有6个金融牌照、号称万亿规模的“中植系”,为什么也会涉嫌非法集资呢?


  我们可以首先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所谓的集团公司,都面临着融资压力,都苦苦挣扎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以此作为前提的进行推理就顺理成章了:在正常融资渠道难以满足集团庞大的亏空的情况下,虽然非法集资是饮鸩止渴,但仍成续命。


  本次“中植系”暴雷的是旗下的定融产品。所谓“定融”,是非公开定向融资计划的简称,又称为非标准公司私债,是指在地方金交所备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直接融资工具。简单地讲,定融产品有如下特征:


  一是,具有债权属性。定融是企业私下募集资金的手段之一,认购人与发行人签订的协议中通常载明发行人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预期收益的义务,此外经常会引入第三方主体做出差额补足承诺,相当于是承担担保责任的增信措施,因此,认购人与发行人双方实际上是债权债务的关系。


  二是,金交所并不对产品优劣进行背书。在发行定融产品的环节中,发行人仅需要备案,金交所也只是为定融产品提供交易场所,并不对定融产品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把控,性质有点类似于私募基金,导致定融产品的质量往往良莠不齐。


  所谓的定融产品,存在以劣质底层资产进行包装而上市,通过“伪金交所”备案以惑视听,设资金池对资金随意自融自用,等等诸多原罪。在“中植系”众多金融线条之下,非持牌的定融产品无疑是生命力最为脆弱的,众口悠悠,怎能不拿它开刀?


  四、“中植系”案件将走向何方?


  既然进入刑事轨道,就会按照非法集资案件的规则来办理,根据以往的办案经验,以下可供参考:


  一是,投资人如何维护自己利益?按照通报的指示,及时报案以登记投资额度,关注公开信息,莫信坊间谣言,等待公安机关追赃工作完成,方能确定返还比例。


  二是,案件办理周期有多长?非法集资案件办理周期较长,一年半载算短,三年两年者有之,原因很简单,体量大、难消化:讯问被告人、借贷投资人、调取书证、司法审计、追赃挽损……种种工作,千头万绪。


  三是,办案会剑指哪些人?在资金链断裂的背景下,每一个集团公司的融资端成为高风险岗位,“中植系”是又一例证,办案范围以融资端为主。根据近些年此类案件办理的规则,会遵循分类、分层处理的方式:级别高且能够站在集团的高度调配资金的,可能会定集资诈骗重罪;融资端的中高层,可能会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大部分业务员,退工资、退提成以换取免责。


  四是,会不会还涉嫌其他罪名?融资端持牌的金融机构相对安全,牌照相当于一层“保护罩”,但也有寥寥数个其他刑法罪名予以规制。比如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发放贷款罪、洗钱罪、挪用资金,等等。随着案件的办理进程,可能会有其他版块被纳入进来,也有可能会增加其他罪名。


  五、结语


  万亿商业帝国,在资金退潮之后,原来是在裸泳,泳姿是否还禁得住众人的目光?恒大、中植的暴雷,打破各个集团公司大而不倒的梦想,也突破了雷大不响的惯例,下面哪个公司再暴雷,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些年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小规模的暴雷经济这池“湖水”吐故纳新,无非是“微微风簇浪”;而千亿规模的暴雷,无异于投巨石于湖面,那么就“更添波浪向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