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由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二部主办的《刑辩半月谈》第8期暨职务犯罪辩护策略三人谈第2期“职务犯罪辩护中的新问题及应对”活动成功举办,京都所业务总监张蓬蓬主持本次活动,京都所高级合伙人张雁峰律师、夏俊律师,京都所合伙人孟粉律师进行职务犯罪辩护主题分享。
孟粉律师由涉原始股类型的受贿罪案件争议大、难处理的现状展开讨论,认为在区分本金、受贿数额、利益、孳息的标准不明的情况下,不能对类案不问实际情况一律进行客观入罪处理,尤其不能突破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孟粉律师指出,对涉原始股类型的受贿案件辩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受贿的本质是权钱交易,权钱交易的本质是利用职务便利、用权力作为成本获得确定的财产性利益,应受惩罚的是利用权力交换来的原始股购买资格,上市价及后续交易价格是市场自然发展的产物,并非权钱交易的直接结果,不应惩罚由购买原始股资格后续实现的利益。
夏俊律师首先介绍了近年来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特征、现状以及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在金融领域不断凸显的趋势,梳理了金融反腐背景下贿赂类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重点和大家分享了金融领域贿赂案件的常见辩护要点以及针对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类案件的特殊辩护要点。夏俊律师认为,在金融领域贿赂类案件辩护工作中,不仅要关注主体方面、客观行为方面、证据方面、数额方面以及量刑情节方面的辩点,还要关注股权代持型、委托理财型、指定购买型、“借贷”型、“雅贿”型等等新型、隐性腐败案件的特殊辩护要点。此外,辩护人应充分了解控方的指控逻辑,知己知彼。既要有辩护的全局思维,也要有辩护的分层思维。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因案制宜地选择最合适的辩护方式和策略。同时,多学习金融领域专业知识,关注金融经济动态,为办理好日益新型且疑难复杂的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增加辩护助力,以期实现“有效辩护”结果。
张雁峰律师结合自身多年办理职务犯罪经验,总结近年来职务犯罪辩护的六大特点,即检法独立办案能力有所减弱;认罪较多,签订具结书较少;大部分为罪轻辩护,无罪辩护极少;辩护战场前移至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难度大;庭审大多以案卷笔录为中心。张雁峰律师认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可依据案情不同,确立协商谈判、针锋相对、以打促和等不同的辩护策略,在以案卷笔录为主要审查对象的职务犯罪案件中,集中关注言词证据是否符合常理,笔录是否全面、是否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张蓬蓬总监在主持过程中补充了借款借物、收受文物书画等适用职务犯罪相关罪名出现难度的新问题,在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加强的大背景下,使活动带来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