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京都所”)涉外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张利宾律师受邀参加了中国(上海)新能源国际投资大会。主办方新能源联盟授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2024-2025年度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先锋单位(综合服务类),张利宾律师代表京都所领奖。
大会由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主办、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北京华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承办,大会主题为“国际化、破内卷、跨周期”。此次会议是为了促进新形势下新能源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通过商业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国际合作破解新能源行业内卷及产业周期调整的困难,梳理中国(长三角)新能源国际合作成果,助推中央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第三方市场新能源合作。来自能源领域的中外企业及机构的400多名代表参会,共同为中国新能源国际投资合作发展集智集力,建言献策。
张利宾律师作为能源行业资深专家在“中国(长三角)与欧美新能源国际合作”专题环节进行了发言,张律师发言的主题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长三角)与欧美的新能源国际合作。本专题环节一起参与讨论的嘉宾还有来自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傅聪、英国标准协会BSI华东标准应用方案总监练卫堪、波兰经济部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业务发展经理Monika Kolpaczynska、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电力事业部大客户经理尹静姝等代表。
张利宾律师结合其自身丰富的案件办理经验从三个层面分享了对新能源国际合作的深入思考。第一层面是对能源转型概念的剖析,具体从能效、多种能源组合、低碳/温室气体减排、能源产业体制从垄断模式向集中式/分布式混合模式转型这四个方面展开。
第二层面是从政府和商业角度探讨我们能做什么:从国内视角出发,在能源合同管理、发展支持光伏/风电能源政策、低碳减排、向集中式/分布式能源供应混合模式转型等方面仍有大量任务亟待完成;从国际视角出发,能源国际贸易、能源海外投资仍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第三层面则提示企业注意能源转型项目的风险,包括交易风险/项目管理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司法腐败)、外汇风险、合规风险、项目合同风险等。
京都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介绍:
京都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专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跨境争议解决、跨境投资并购、国际贸易和海外合规四大类专业服务。涉外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张利宾律师1997年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学位(J.D.),拥有美国纽约州和中国的律师执照,有近30年的涉外法律执业经验,是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公认的行业领军者。张利宾律师既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北京仲裁委员会(B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与非洲商法协调组织(OHADA)的仲裁员,也曾在新加坡、伦敦、荷兰等地的国际仲裁机构或法院以代理律师或专家证人的身份代表客户出庭,取得了令客户满意的结果。
涉外业务部其他合伙人和律师均毕业于中国、英美和欧洲的著名法学院,对中外文化背景和营商环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状况有深入了解,能够基于客户的法律服务需求,在跨境争议解决、跨境投资并购、国际贸易和海外合规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合理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自2012年组建以来,涉外业务部与全球众多法域的几十家欧美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加纳、阿根廷和巴西。
近期代表性案例
某著名建工领域国企的海外投资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电项目的专家裁定
某中国央企就位于东南亚某风电站项目的设备质量争议引发的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仲裁案件
某著名建工领域央企就位于拉丁美洲某光伏电站项目的EPC合同引起的国际商会仲裁院(ICC)仲裁案件
国内某油气集团在非洲某国与政府之间就油气产品分成合同引起的伦敦国际仲裁院(LCIA)仲裁案件以及随后的谈判和解
国内某药品进出口企业就其海外药品新生产线与合作生产商的相关纠纷的结构性谈判和解
国内某铜业公司与外国供应商之间关于铜产品进出口的长期贸易协议的谈判
某中国能源公司与美国某液化天然气公司之间的LNG进口长协项目谈判和上游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