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2024年中国仲裁周专场活动:能源与基础设施争议解决圆桌研讨会”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4-09-2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4年9月24日,京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的冠名支持下,携手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西班牙顾博国际律师事务所倾力打造的“2024年中国仲裁周专场活动:能源与基础设施争议解决圆桌研讨会”在京城璀璨绽放。


  来自全球的仲裁专家、能源巨擘、建筑工程翘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前沿议题。这场能源界与法律界的交流碰撞,不仅开启了解决能源争议解决的新视角,更是点亮了仲裁实践的新篇章。


  


  会议现场


  高端阵容,共襄盛举


  


  京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田文昌


  会议伊始,京都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田文昌律师剖析了仲裁相较于诉讼的独特优势——中立性与独立性。面对仲裁发展的现状与挑战,田文昌直言不讳,指出公众认知不足与仲裁员能力建设的双重考验,但同时满怀信心地展望仲裁事业的蓬勃未来,坚信其将与国际接轨,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贸仲委国际案件处副处长尹天枢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国际案件处副处长尹天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尹天枢以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为背景,独辟蹊径地指出法律服务行业,尤其是仲裁领域的逆势上扬之势,彰显了仲裁作为国际经贸纠纷解决重要手段的独特魅力。尹天枢介绍了贸仲在处理涉外案件及“一带一路”相关争议中的卓越表现,着重强调了贸仲在提升仲裁员素质、增强裁决国际认可度方面的不懈努力,呼吁业界同仁携手并进,共同提升仲裁的公信力与法律服务整体水平,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国际经贸秩序贡献力量。


  


  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秘书长张世国


  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秘书长张世国深刻阐述了能源与基础设施在全球及国内发展的战略地位,直面争议解决机制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张世国呼吁仲裁界不仅要深耕国内,更要放眼全球,积极融入能源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区域化进程,并期待法律界、仲裁界与能源界能够共同努力,推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


  前瞻议题,深度剖析


  随后的主题演讲亮点纷呈,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就涉外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争议解决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仲裁及建工领域的引领专家、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


  仲裁及建工领域的引领专家、北京海外君合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军率先发声,深度剖析了新能源领域争议解决的新趋势。他指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受到国际多边和区域性能源结构调整的驱动。中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光伏板衰减率、风电项目运输安装等复杂争议。崔军的洞见为参会者揭示了新能源领域争议解决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英国E&A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Ana Stanič


  英国E&A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英国邓迪大学、中国贸大和德国柏林工大名誉教授Ana Stanič就“能源转型争议:近期案例与未来趋势”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她强调了政府在能源转型中的核心作用,并指出监管框架和法律确定性的重要性,为能源转型投资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深度解读。


  


  京都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张利宾


  京都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张利宾律师则向与会来宾展示了专家裁定,这一脱胎于建设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于解决技术相关争议中的独特价值,就专家裁定的概念、渊源、适用范围及程序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贸法会(UNCITRAL)第二工作组关于专家裁定示范条款的最新成果,展现了仲裁机制的灵活与创新。


  就“仲裁临时措施”这一议题,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钊与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upert Reece先生分别从我国仲裁临时措施的现状与展望、LCIA/ICC仲裁中的临时措施实践,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的智慧碰撞。


  


  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马钊


  马钊律师敏锐指出,尽管现行的国内仲裁法尚存空白,但《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已曙光初现,为仲裁临时措施的实施铺设了法律基石。马钊不仅详尽剖析了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关键措施,还巧妙对比了内地与香港在临时措施执行上的法律差异,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实务指南。


  


  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Rupert Reece(线上参会)


  Reece先生首先介绍了仲裁地选择的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全球冻结令和禁诉令的概念及操作流程,特别是伦敦法院如何根据《1996年仲裁法》第44条及LCIA与ICC的仲裁规则,为当事人提供临时措施保障,防止平行诉讼,以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春军


  随后,北京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春军就“新能源项目中工程质量问题和工期延误责任的法律救济”进行了专业剖析。他聚焦于新能源项目中的工程质量与工期延误问题,在王春军独创的“解析建设工程纠纷七步法”解析策略的基础上,作出了更为详尽的解析,为复杂的EPC合同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清晰路径。


  


  Accuracy(安可锐)咨询迪拜办公室合伙人Juan Saez


  Accuracy(安可锐)咨询迪拜办公室合伙人Juan Saez,继续就新能源仲裁案件中的工期延误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国际工程领域的资深工期专家,Juan Saez先生详细分析了新能源项目,尤其是海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在延期索赔方面所面临的特殊挑战。针对海上风电,他强调天气窗口评估的复杂性;而太阳能项目则面临专业公司稀缺及进口设备延误的双重困境。此外,他列出了进行工期延误分析时所需的关键文件清单,并倡导运用现代科技优化数据解析与证据收集,通过科技手段优化争议解决过程,而这些都展现了延期索赔的复杂性。


  


  西班牙顾博律师事务所的Omar Puertas-Alvarez(线上参会)


  西班牙顾博律师事务所的Omar Puertas-Alvarez先生则进一步拓展了讨论边界,就“矿业与能源仲裁中的人工智能:当前影响与未来趋势”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仲裁领域的现状与未来,既展示了AI在数据处理、预测分析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坦诚地讨论了应用中的挑战,呼吁业界审慎前行。


  


  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文岩


  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文岩律师,凭借其深厚的司法与仲裁实践背景,就新能源案件的仲裁裁决在中国境内和境外的执行进行了深入讲解。赵文岩首先阐述了境外仲裁裁决在境内执行的总体态势,并着重强调了《纽约公约》在此类裁决承认与执行过程中的核心地位。随后,他细致阐述了仲裁裁决执行程序中的重点问题,并依托其个人在实务中的深厚积累,分享了北京法院系统在仲裁执行案件方面的独到见解与调研成果。赵文岩特别指出,随着北京与深圳仲裁案件数量的激增,相应的执行工作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在仲裁司法审查领域,他紧密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本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深入剖析了相关热点问题。赵文岩强调,目前数据反映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难度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司法体系对仲裁裁决的支持与尊重,为我们理解仲裁与司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建设工程仲裁院秘书长韦龙艳


  上海仲裁委员会上海建设工程仲裁院秘书长韦龙艳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许索晟,从仲裁机构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国际工程与能源投资领域的争议解决现状。


  韦龙艳通过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工期延误、质量瑕疵和合同管理等国际工程与能源投资争议的普遍诱因,强调了地缘政治和现金流问题对争议数量增长的影响。她强调国际仲裁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信息错误,尤其是海上风电项目中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对争议解决的影响。在仲裁员选定方面,她提到了诸如专业知识、行业理解、办案时间充足和仲裁经验等因素,并指出女性仲裁员在国际仲裁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此外,韦龙艳介绍了上海建设工程仲裁院发布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裁决指引》等创新成果,展示了上海建设工程仲裁院的专业实力。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合作发展部部长许索晟


  许索晟聚焦新能源争议的仲裁实践和观察,分享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在能源仲裁领域的丰富实践。许索晟通过一个具体的能源管理合同案例,阐述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多重挑战。她特别强调了政府政策变动如何作为外部变量,对合同执行构成复杂影响,并深入探讨了仲裁庭如何在尊重合同自治原则的同时,灵活应对这一不确定性。此外,她还就新能源产业的商业模式、政府补贴政策及并购投资活动可能带来的新纠纷提出了独到见解。


  青年才俊,思想碰撞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展现了年轻法律人探索未知、勇攀高峰的坚定步伐。京都律师事务所冯腾、王宁昕、宋佳宁、季萍律师及闫雨菲律师助理齐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在能源与工程领域仲裁实践中的宝贵成长经历和深切心得体会。


  


  圆桌讨论嘉宾


  (从左至右:王宁昕、宋佳宁、冯腾、闫雨菲、季萍)


  季萍律师强调坚韧、热情与自我超越,鼓励年轻律师在压力中成长、关注行业领域宏观背景及发展动态,做到“手中有活,心中有火”。她比喻律师的职业成长如同金字塔构建,初期广泛吸收,随后精耕细作,渐入佳境。同时,她强调形象与能力的并重,外在形象是专业素养的直观展现;内在心态上,拥抱错误,视之为成长的垫脚石,在反思与提升中铸就坚韧不拔的职业精神。


  闫雨菲分享了她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的成长与收获。她强调只有熟悉案件材料的每个细节、用前瞻性思维看待案件,才能灵活应对仲裁庭审中的发问,掌握主动性;同时,在职业发展中要兼顾“长期主义”与“专业主义”。年轻律师在职业发展的马拉松中虽然还处于初期,但要树立“长期主义”理念,不局限于当前的成就或挑战,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专业主义”则要从微观案件和宏观认知上对法学领域及所服务行业进行深入探索,确保提供的服务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


  冯腾律师则聚焦争议解决领域,为年轻律师提炼了三大思维图谱:要件思维、抗辩思维和举证思维。同时,他还强调了深入行业、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律师成为客户的坚实后盾。


  宋佳宁律师以外国仲裁裁决在境内承认与执行的案例为镜,生动阐述了青年律师在实战中成长的重要性。她以生动的比喻,将年轻律师的成长比作树苗根深叶茂的过程。她指出,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历练,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年轻律师从法学院获取的基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年轻律师不断构建起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并持续扩展其边界,从而能够从容应对更加复杂与困难的案件挑战。


  王宁昕律师分享了其参与ICC与LCIA国际仲裁案件的宝贵经验,为现场来宾揭示了书本之外的真实战场。她特别指出,在案件的实际办理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理论难以覆盖的问题,这要求涉外律师具备灵活应变与深度学习的能力。此外,她还强调,对所服务行业深入理解,是成为一名优秀国际仲裁律师不可或缺的一环。


 


  全球能源法律领域顶尖专家、史密夫斐尔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孙晔(Monica Sun)


  最后,史密夫斐尔北京办公室合伙人孙晔(Monica Sun)为青年才俊们送上了温暖的寄语。她鼓励年轻同行们珍惜职业生涯初期的每一份积累,勇于探索并追寻内心热爱的专业领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成长,实现自我超越。


  会议总结,共绘蓝图


  随着自由讨论环节的热烈进行,此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张利宾总结会议称,“能源是关乎一国国家发展命脉的领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愈发紧密,而争议解决作为保障合作顺畅的基石,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能源界与仲裁界的跨界碰撞,不仅体现了法律对能源行业稳健发展的保驾护航,也彰显了仲裁机制在复杂经济环境下高效、专业解决纠纷的独特价值。”


  


  致辞嘉宾及主题发言嘉宾合影


  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行业智慧,更以专业视角为能源与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争议解决开拓蓝海。京都律师事务所仲裁业务中心,凭借其在国际仲裁能源建工领域的行业积淀与前瞻视野,将继续为中外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携手法律界、仲裁界及能源界同仁,共同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