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在《京都释法|不再困惑!骑手商业保险的法律保障与实务解析(上)》中,我们详细探讨了骑手商业保险的种类,包括意外伤害保险、雇主责任险和财产保险。然而,要确保保险机制的有效运行,明确保险的主体以及合理的赔偿范围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法律视角解析骑手商业保险的主体与赔偿范围,揭示保险在风险分散中的核心作用。
一、骑手商业保险的主体
尽管骑手可能会通过外卖平台投保商业保险并实际支付保费,但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受益人通常都是骑手本人,而非外卖平台。尤其是在专送模式下,通常由雇主或用工合作企业作为投保人,为骑手购买商业保险。然而,实际上骑手才是保险合同的实际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也应是骑手,因为骑手是通过购买保险来保障自己在工作期间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京东、美团等平台宣布将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一政策可能对保险主体认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北京某平台骑手劳动关系确认案(案号:(2021)沪01民终16292号)”中,法院认定骑手与平台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平台需承担雇主责任。若五险一金政策落地,平台作为“用人单位”的身份将进一步明确,雇主责任险的投保主体可能从骑手转向平台,从而减少权责争议。
二、骑手商业保险的赔偿范围
关于赔偿范围,意外伤害保险及雇主责任险的赔偿范围取决于被保险人或直接责任人因违反不同法律义务而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应赔偿医疗费用、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治疗和康复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造成残疾,还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若造成死亡,还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某骑手保险拒赔案”中,骑手因交通事故致人重伤,保险公司以“赔偿金额超出合同限额”为由拒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按合同限额赔付,超出部分由骑手自行承担。此案凸显商业保险赔偿范围与法定责任的衔接问题。随着平台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工伤保险将覆盖部分基础医疗费用,但重大事故仍需商业保险补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骑手商业保险的主体以及赔偿范围。保险机制在保障骑手权益的同时,也为平台和第三方提供了风险分担的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骑手商业保险仍面临诸多法律挑战。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法律挑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骑手权益保障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详细探讨了骑手商业保险的种类、主体与赔偿范围,揭示了保险在风险分散中的核心作用。然而,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骑手商业保险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骑手商业保险面临的法律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骑手权益保障和风险管理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支持。
一、当前保险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不全
众包骑手多依赖低额意外险,重大事故保障不足。由于众包骑手与平台之间不存在正式的劳动关系,平台通常不会为其购买高额保险。众包骑手往往只能自行购买低额意外险,这类保险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赔偿金额有限,难以满足骑手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以“成都众包骑手刘某案”为例,刘某因交通事故重伤,其自购的十万元意外险仅覆盖部分治疗费用,剩余数十万元的缺口需个人承担。尽管京东、美团计划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但众包骑手可能仍被排除在政策外,需通过立法强制平台投保基础商业险。
(二)理赔障碍
保险公司以“非工作时间”“既往病史”为由拒赔,骑手举证困难。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赔偿。例如,在“(2020)沪0105民初13233号”案件中,保险公司以事故发生时骑手不在“工作时间”为由拒绝赔偿。在该类案件中,骑手往往因缺乏准确的工作记录和专业的法律知识,难以举证,最终导致理赔失败。
(三)权责模糊
平台、代理商与骑手对保费分担缺乏明确规定。在专送模式和众包模式下,平台、代理商与骑手之间对保费的分担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例如,平台可能将保费转嫁给骑手,或者代理商与平台之间对保费分担存在争议,导致骑手的保险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在一些案件中,平台与代理商之间对保费分担存在争议,导致骑手的保险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关于保险机制的优化建议
(一)立法层面
1.纳入“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试点
建议将骑手纳入“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试点范围,由政府主导,平台强制投保基础险种。这种保险应涵盖骑手在工作期间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确保骑手在遭受职业伤害时能够获得充分的经济补偿。平台方应有权选择符合资质的保险公司,并根据平台运营成本合理分担保费。
2.明确保费分担机制
通过立法明确平台、代理商和骑手之间的保费分担比例。例如,规定平台承担一定比例的基础保费,代理商承担部分补充保费,骑手可以选择自行购买额外的商业保险以提高保障水平。平台方应根据骑手的接单量和工作时长动态调整保费分担比例,以平衡运营成本和骑手权益。
(二)合同规范
1.明示保险条款
要求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明确保险条款,包括保险种类、赔偿范围、保费分担等关键内容。平台应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骑手说明保险条款,避免使用模糊或复杂的格式条款,确保骑手在签订合同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一些案件中,因平台未明确告知保险条款,骑手在理赔时遭遇困难,最终法院判决平台承担部分责任。
2.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建立骑手与平台、代理商之间的合同签订流程,确保骑手在签订合同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平台应在骑手注册时提供保险条款的详细说明,并要求骑手确认已阅读并理解相关内容。同时,平台应提供线下咨询渠道,帮助骑手更好地理解保险条款。平台方应有权在骑手违反合同条款或滥用保险权益时,暂停或终止保险覆盖。
(三)司法指引
1.发布典型案例
最高法可以发布关于骑手商业保险的典型案例,统一“工作期间”“平台控制程度”等关键问题的认定标准。通过典型案例的指导,帮助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更加准确地判断责任归属和赔偿范围,减少司法实践中的分歧。平台方应有权在骑手违反工作规范或存在欺诈行为时,提出免责或减责的抗辩。
2.建立司法解释机制
针对骑手商业保险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最高法可以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明确相关法律条款的具体适用。例如,对于“非工作时间”的认定,可以规定只要骑手处于接单状态或执行配送任务的途中,均视为“工作期间”,从而保障骑手在合理范围内的权益。平台方应有权在骑手未按平台规定执行任务时,主张免责或减责。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总结了当前骑手商业保险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立法、合同规范和司法指引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骑手的权益保障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骑手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对他们权益的保护和责任的认定将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法律理念,完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兴就业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