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京都律师事务所举办双证律师培训,共探商标犯罪认定与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28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京都律师事务所特别策划双证律师系列培训活动。本次研讨会围绕“侵犯商标类犯罪的认定及应对”主题,由反垄断部金凤华律师、知识产权部于亚敏律师、刑事一部何顺琪律师、杨海明律师分享。四位律师结合丰富的知识产权理论知识和刑事法律实务经验,系统解析了知识产权犯罪,尤其是商标犯罪的认定、行政与刑事衔接、刑事鉴定等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和认定难点,分享侵犯商标类犯罪的认定和应对之策。另外,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黄雅君律师、金毅律师、徐伟律师、王晓诗律师作为活动与谈人,一起进行讨论。


  


  金凤华


  金凤华律师援引近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督总局等知识产权案件相关数据,深度解读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著作权罪等犯罪的起刑点及对应的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造成的损失等不同情况,剖析相同商品、相同商标的认定,假冒的认定及司法鉴定资质等商标犯罪难点问题,给办理相关知产案件的律师提供了思路指引。


  


  于亚敏


  于亚敏律师分析商标行政执法案件日益增长趋势,指出商标行政执法内容既包括商标侵权,也包括商标一般违法,同时详细介绍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的流程、移送所需材料等等。于亚敏律师强调启动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犯罪衔接程序,形成行政监管与刑事打击的治理闭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黄雅君


  黄雅君律师作为与谈人,首先对本次活动表示赞许,她谈到京都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和刑事业务的结合是强强联合,对知识产权部于亚敏律师和反垄断部金凤华律师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结合2025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知识产权与音乐”提出对知识创新的展望,并对今后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如出海企业涉及的应对知识产权反制、平行诉讼等,以及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如何有效追索和赔偿等问题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研讨方向。


  


  何顺琪


  何顺琪律师通过对比商标犯罪中鉴定涉案商品真伪的方式,指出“权利人出具鉴定意见”及“司法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两种鉴定模式。虽然目前权利人出具鉴定意见的方式存在出具意见或结论的形式不统一、结论相对简略、随意等缺点,但该种鉴定方式兼有可操作性,快捷和实惠等优势。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在脱离行政主管单位后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桎梏,包括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业务范围界定模糊且约束力不足等问题,但近两年已逐步迈入正轨。上述两种鉴定方式引发了在座律师关于商标犯罪案件司法鉴定合法性及规范性发展的思考。


  


  徐伟


  徐伟律师在与谈中首先对何顺琪律师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进行称赞,年底何律师将出版知识产权犯罪一书,其深耕的公众号“同裕犯罪研究”对知识产权犯罪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徐伟律师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促进多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徐伟律师也提出了对当下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独到见解:一是犯罪案件只增不减,保护意识的加强与犯罪牟利的冲突会加剧;二是对专业律师需求会进一步增加;三是复杂案件建议跨部门合作,发挥优势保障案件效果。


  


  杨海明


  杨海明律师深入探讨了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的修改内容以及两个罪名在主观明知、量刑标准等实务要点方面的异同。杨律师还结合承办的真实案例,使在座律师对侵犯商标权刑事案件在实际案件办理过程中,如商标标识如何认定、商标标识套和件的认定、在计算违法所得时是否应扣除税费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王晓诗


  王晓诗律师围绕证明商标是否应纳入假冒注册商标罪调整范围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了如何认定证明商标的违法所得。


  


  周美荣


  本次培训活动由反垄断部律师周美荣主持。主持人周美荣针对四位主讲人及三位与谈人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发言,并引导现场观众进行积极提问,本次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效果。


  此次培训活动由反垄断部、知识产权部、刑事一部、房地产部多部门跨部门合作,展现了京都所多元化、专业化、团队协作一体化的优势,跨部门合作培训及常态化跨部门合作办案也是京都所团队化建设的特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