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北京律协特邀京都所彭吉岳律师主讲《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构建》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8-15

2025年8月10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法律顾问深度护航企业发展实战培训班”,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吉岳律师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彭吉岳律师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构建》为题,与参训的北京律师同仁深入分享了多年办案积累的实战经验与深刻洞察。彭吉岳律师坦言,本次活动分享的内容,都是这些年办案攒下的真实感受。因见过太多企业家的人生起落,真心盼着那些辛辛苦苦创业的人,能一生平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严峻现状


  分享伊始,彭吉岳律师便以一组组详实数据,揭示了当前企业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的严峻态势。据金杜研究院《上市公司刑事犯罪报告(2022-2024年度)》显示,A股上市公司涉刑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2022年有79家公司卷入刑事风波,2023年增至92家,2024年更是达到97家,三年间涉刑企业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达5%。


  从罪名分布来看,2024年上市公司涉嫌刑事犯罪中,证券类犯罪占比42%,诈骗类犯罪占15%,职务类犯罪占13%;而在遭受刑事侵害的案件中,职务类犯罪占比高达59%,其中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等高频发生,暴露出企业在资金安全与内部管控方面存在明显漏洞。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刑事风险的高发群体。北师大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民营企业家犯罪次数占比87.9%,人数占比88.3%,远高于国有企业家。且在刑事犯罪率整体下降的大背景下,企业涉刑率却逆势上升——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但检察机关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人数同比上升13%,企业腐败犯罪中,民营企业内部腐败起诉人数同比增幅达25%。


  “太子奶案、许某案、夏某某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等案例,都印证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民营企业涉刑案件高发,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核心,其涉刑往往意味着企业失去掌舵人、经营中断、信誉崩塌,最终难逃走向死亡的命运。”彭吉岳律师的话语中满是痛心,“我坚信,刑事辩护不仅是‘亡羊补牢’,更应成为为企业续命的‘雪中送炭’。”


  二、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构建措施


  针对如何构建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彭吉岳律师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强调从源头防范、全流程管控。


  商业模式合规是前提。他以某线上抽奖平台涉嫌开设赌场案为例,指出部分企业以“创新”为幌子,实则从事赌博、诈骗等违法活动——平台通过操控赔率、虚假宣传营造高收益假象,最终被认定为“设立赌场”。“商业模式设计之初就要嵌入合规基因,警惕‘技术包装下的犯罪’,比如‘消费返利+拉新提成’模式若形成‘资金池’,可能构成庞氏骗局;区块链‘生态通证’若具备‘还本付息’特征,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内部制度落地是核心。在林某某职务侵占案中,企业9000余万元拍卖款被轻易转移,暴露出借款审批不严、财产权限模糊、大额资金监控缺失等制度漏洞。彭吉岳律师强调,企业必须建立刚性制度:借款需经多层审批并跟踪回款,财产管理权责分置形成制衡,大额资金使用按层级审批并全程监控,“制度不能是墙上的摆设,要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员工意识与行为规范是关键。某直播公司员工与外部人员串通洗钱,企业因投诉处理机制失效未能及时发现,最终支付逾亿元违法所得。对此,他建议企业定期开展法律培训,建立投诉处理全流程记录制度,同时规范第三方合作,从“人”的层面堵住风险缺口。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反贿赂也是重点。李某某因使用他人专利包装被控假冒专利罪、张某某因行贿面临十年以上刑期等案例表明,未经授权使用知识产权、“以利换权”的官商交易,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三、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存在原因分析


  在剖析企业刑事风险频发的原因时,彭吉岳律师指出,其根源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双重叠加。


  外部层面,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承压:民营企业融资受到歧视、税收政策存在落差,部分企业为求生存被迫“踩线”;公权力寻租现象依然存在,权力过度集中与监督缺位,使得一些企业陷入“不找关系难发展,找了关系踩红线”的困境。此外,法律的滞后性与传统礼仪文化的变异,也让企业在创新与合规的边界上更易“失焦”。


  内部层面,企业自身的问题更为突出:法律意识淡薄,对刑事风险认知不足,如部分企业模仿他人“成功模式”却忽视其中的法律隐患;制度形同虚设,资金审批、财产管理等流程漏洞百出,为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逐利欲盖过理智,在融资、经营过程中冒险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贿等“高压线”。


  四、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构建的基本原则


  彭吉岳律师强调,构建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需遵循五大基本原则,为防控工作提供明确指引。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需主动识别商业模式、资金流、合同设计等关键领域的风险源头,建立合规制度、审查机制与监控机制,同时在涉刑信号出现时启动快速响应流程,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全面覆盖:关注企业设立期(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运营期(行贿受贿、虚开发票等)、转型期(财务造假、融资欺诈等)、清算期(恶意逃废债、破产欺诈等)全阶段风险,确保无死角防控。


  重点突出:聚焦财务、采购、销售等高风险岗位,以及商务返利、对公转私、政府项目申报等高风险行为,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强化监管力度。


  责任明确,协同联动:明确法定代表人的最终责任,清晰化高管履职边界,落实合规官、法务等专业角色责任,形成“法务+业务+审计+HR”联合管理机制,重要决策前开展联合风险评估。


  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紧盯刑法修订动态,及时界定业务“红线”;结合员工涉案等案例复盘管理漏洞,更新风险防控清单;引入智能预警系统,通过数字化工具监测大额资金异动等“高危信号”,实现风控升级。


  五、总结与展望


  彭吉岳律师对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火墙构建的核心要点进行梳理:商业模式需合法合规、内部管理制度要健全、员工法律意识应强化、商业行为要防范贿赂、知识产权风险需重视。他同时总结案件教训的共性——制度不完善会导致行为无据可依,对法律风险认识不足则会引发处理方式失当。


  未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监管趋严,类金融、合同、数据、跨境等领域成为管控重点,企业需承担更多主动申报与责任自负义务;二是防控机制走向系统化与智能化,企业将通过内部风险防范机制与科技工具,提升风险预警和法律判断能力。


  彭吉岳律师特别提出“三面防火墙”理念:业务部门自查自控,一线人员需时刻审视行为合法性;职能部门审核把关,法务、财务等要主动预警违规风险;管理层监督追责,建立责任追溯机制,确保风险防控成为全公司的共同责任。


  最后,彭吉岳在结语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强调企业唯有敬畏法律、筑牢合规防线,才能行稳致远。“希望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守住底线,既能创造财富,也能赢得社会尊重,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