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00-3900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400-700-3900

京都律所合伙人韩嘉毅律师接受《Vista看天下》采访:那些为高官辩护的人
发布时间:2012-06-11来源:新京报作者:loli

《Vista看天下》 2012年第12期(精华版) 王晓/文 2012年5月8日

 

  “这种案子,律师心理压力肯定要大一些,要比平常的案子费更多精力。首先,案子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其次,面对的控方通常是全国十佳公诉人,他们有强大的法律团队。”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嘉毅告诉本刊记者。
         2003年,韩嘉毅曾为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担任辩护人。
         亦有律师向本刊记者透露,尽管这种案子律师费不高,但几乎所有律师都愿意接,“压力大,风险大,一战成名的几率也大” 。


        秦城监狱的会见


         韩嘉毅第一次注意到李嘉廷的名字,是1999年在昆明举行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李嘉廷主持开幕式。“我当时还感慨这个省长口才不错,居然亲自主持开幕式。”
         四年后的2003年,韩嘉毅在秦城监狱见到了他的当事人那位“口才不错的省长”。
         在检察机关的指控中,李嘉廷从1994年上半年至2000年7月,利用职务之便,伙同李某或单独收受贿赂款人民币1038万元、港币649万元、美元9.1万元、日元20万元。2001年10月10日,李嘉廷被批准逮捕。
        在韩嘉毅的记忆中,李嘉廷案可算是他近10年来最为和谐的一次辩护经历。
        和这一级别的大部分官员一样,李嘉廷被“双规”一段时间后,转往北京秦城监狱。
        原本“会见难”是律师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常见问题,但在这次辩护中,这种情况始终没有发生。
        韩嘉毅记得,在侦查阶段,他每次提出会见要求,最高检察院反贪总局的承办人都会很快予以安排。“有时候承办人出差,不在办公室,他的同事代接了电话。我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承办人就回电话,一方面进行解释,另一方面跟我商量能不能等他回京后再见面。”
        第一次会见,韩嘉毅和李嘉廷之间只隔着一张桌子。李可以向监管人员要水喝,也可以自由地借用纸笔。在旁负责安全的监管人员通常在看《知音》、《法制日报》等报刊,不会限制律师和当事人的谈话。
        在韩嘉毅的印象中,这样的会见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很常见,当时,由于场地所限,会面经常是在看守所的院子里,律师可以和犯罪嫌疑人在长廊中溜达着说话。那之后,大部分会见便只能隔着玻璃和栏杆了。
        有律师向本刊记者透露,秦城监狱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所在,绿树掩映,山岭叠翠,若不是周围有高大的围墙和持枪峙立的武警,几乎要误以为自己进了别 墅区。亦有律师称,有官员进了秦城监狱后,仍保留着旧有的作风,“他会跟监管人员说,‘你去给我们弄个火锅,今天要改改伙食’;或者是‘小鬼,把门关上, 你想冻死我啊’”。


        开庭时,忘了带被告


        李嘉廷案从阅卷到开庭的过程也颇为“和谐”。
        开庭前,韩嘉毅与控方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方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一系列程序上的交流。
        “法庭提前了解了辩护人有无重要的影响定性、量刑的证据,还了解了被告人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韩嘉毅回忆。
        庭审当天,李嘉廷一身西装、衣着笔挺地出现在被告席上,头发梳得油亮。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2008年3月25日,上海市原市委书记陈良宇案开庭时,陈亦身着一身藏蓝色西装。
        有着丰富刑辩经验的韩嘉毅见惯了大场面,发挥尚算正常。倒是法官,在中途休息20分钟后再开庭时,居然忘记带被告上来。
        “在这种场合下,紧张是很正常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告诉本刊记者,有时上级机构会把最先进的设备安装到一个大法庭和一个小法庭,比如摄像、监控等。这种情况下,法官特别担心自己发挥失常。如果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律师则根本驾驭不了,甚至会紧张到说不出话。
        韩嘉毅记得,李嘉廷站在被告席上,语气平和,他说自己在庭上所作的一些辩解、一些抗争,并非想要改变判决结果。
        这场“要案”风平浪静后,韩嘉毅总结道,“在整个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没有剑拔弩张的架势,控方的举证非常充分,公诉人对被告人的发问也非常文明得体。”

 

        原文出处:www.vistastory.com/index.php/Story/details/am_id/118/news_id/3441/newsc_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