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新京报《北京新闻•社会》版刊登一则案件新闻《三万借条变三百万 男子背“巨债”》。京都律师事务所张雁峰律师担任被告代理人并胜诉。
案件情况如下:2006年夏天,贺某与吕某相识。贺某因手头紧张分三次向吕某借款3万元。今年5月20日晚,贺某在吕某已经写好的借条上签字。一个月后,吕某拿着借条、带着4名男子上门讨债。贺某一看,借条上阿拉伯数字“30000”后面多了两个零,“叁万”变成了“叁佰万”。贺立即报警。警察调解未成,吕某一纸诉状将贺先生起诉至二中院,要求偿还三百万欠款及利息。
贺某聘请京都律师事务所知名律师张雁峰作为代理人,张律师表示,贺、吕二人相识不久,吕某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借给贺先生巨款,这明显有违常理。在对吕某进行了一连串的询问时,吕某关于借条形成过程的陈述有过一次出借270万元和多次出借两种矛盾说法。而在就钱款来源、存放地点回答时,吕某答复说,巨款一部分是家里卖房子得来的,并且全部存放在家中木箱里。
张雁峰律师认为,吕某涉嫌篡改借条,因此“白纸黑字”不应成为定案唯一依据,他建议法院重点审理借条形成的真实性。
法院最终判决贺先生偿还三万元借款及利息,驳回吕某其他诉讼,案件受理费三万元及鉴定费两万元由吕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