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实务研究会“庭前会议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沙龙在京都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毕文胜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实务研究会主任孙晓洋律师、京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勇辉律师、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树昌律师出席会议并致辞。
田文昌律师
田文昌律师在致辞中强调,律师不能一味闷头做案子,更要花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实务和理论两手都要抓,如果能够通过实务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将会积极推动法治建设。
毕文胜律师
毕文胜律师在致辞中结合律师在实务中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强调律师同行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培训提升律师的执业技能,减小或者避免执业风险,更好地促进刑事辩护的春天早日到来。
朱勇辉律师
朱勇辉律师在致辞中表示,欢迎北京律协刑事实务研究会的各位领导和委员莅临京都律所,京都律所将进一步加强与各位律师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本次会议意在切磋刑辩技术与技能,相互间增进感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会议由北京律协刑事实务研究会副主任柳波律师和胡胜国律师主讲,由北京律协刑事实务研究会秘书长夏俊律师主持。
柳波律师
柳波律师以“庭前会议的‘小孔成像’”为题,从法官、学者及律师三个角度讲解了庭前会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法官眼中的重点为庭前会议的处理规则及庭前会议的参加人员范围;学者眼中的重点为庭前会议能否审查实体性问题并做出决议;在律师眼中的重点部分,柳波律师结合自身承办的案例,对是否选择召开庭前会议、申请回避及排除非法证据等问题进行了讲解,向与会律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技巧。
胡胜国律师
胡胜国律师对庭前会议制度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解读:首先,从庭前会议的历史沿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召开的条件及庭前会议的具体内容等方面对庭前会议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结合自身承办的案例,对案件的管辖、申请调取证据、证人及鉴定人出庭等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最后,重点从实践及法理两个角度,对非法证据的种类及相应的辩护策略进行了分享,为与会律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夏俊律师
在自由发言环节,其他与会律师积极参与讨论,会议气氛浓烈。
孙晓洋律师
在会议最后,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实务研究会主任孙晓洋律师对京都律所承办本次会议表示感谢,并表示未来北京律协刑事实务研究会将继续深耕法律研究,以前瞻性聚焦法律问题,牢记法治、辩护的初心,进一步同京都律所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刑辩律师的行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
活动合影